因为专业

所以领先

客服热线
136-9170-9838
[→] 立即咨询
关闭 [x]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应用

先进射频系统封装技术流程分析和射频芯片清洗介绍

合明科技 👁 1726 Tags:射频芯片清洗剂先进射频系统封装技术

一、先进射频系统封装技术流程分析

image.png

1. LTCC(低温共烧陶瓷)

  • 流程:

    • 材料制备:采用含玻璃相的陶瓷粉末(如Al₂O₃、MgO)制成生瓷带,厚度精确可控(10-100μm)。

    • 图形化:通过激光打孔、微孔注浆或精密印刷技术在生瓷带上制作电路图形,埋入无源元件(电容、电感等)。

    • 叠层烧结:多层生瓷带叠压后,在850-900℃低温下共烧,金属导体(Ag、Cu)与陶瓷同步烧结,形成三维电路。

    • 后处理:切割、封装芯片或集成模块,实现高频信号传输和小型化。

2. HTCC(高温共烧陶瓷)

  • 流程:

    • 材料制备:使用高纯度氧化铝(Al₂O₃)或氮化铝(AlN)粉末,无需添加玻璃相。

    • 图形化:激光钻孔或冲孔后,填充高熔点金属(W、Mo/Mn)导体浆料。

    • 叠层烧结:在1500-1800℃高温下共烧,形成高致密基板,导热率可达30-50W/m·K。

    • 封装:通过共晶焊料或平行封焊技术集成射频芯片,实现气密性封装。

3. 薄膜多层技术

  • 流程:

    • 沉积:采用溅射或蒸发工艺在基板(如Al₂O₃)上沉积金属(Au、Cu)或介质薄膜(SiO₂、Si₃N₄)。

    • 光刻蚀刻:通过光刻和湿/干法蚀刻形成微米级电路(线宽<50μm)。

    • 多层互连:通过金属化过孔实现层间连接,集成度可达100层以上。

4. 三维立体组装

  • 流程:

    • 基板设计:利用多层陶瓷或PCB基板构建腔体、通孔等三维结构。

    • 芯片堆叠:通过倒装焊(Flip-Chip)或微凸块(Micro-Bump)技术垂直堆叠射频芯片。

    • 互联优化:采用共面波导(CPW)或微带线设计减少寄生参数,提升高频性能。

5. 数字射频混合PCB

  • 流程:

    • 材料选择:高频层采用Rogers、Taconic等低损耗材料,数字层使用FR-4或刚挠结合板。

    • 混合设计:射频区优化阻抗匹配,数字区采用盲埋孔技术提高密度。

    • 封装整合:通过QFN、BGA等封装形式集成射频前端模块(如滤波器、功率放大器)。

6. 局部密封技术

  • 流程:

    • 区域封装:对敏感元件(如MEMS传感器)采用玻璃焊料或胶粘剂局部密封。

    • 气密性增强:通过可伐合金围框与盖板封焊,防止湿气和颗粒污染。


二、应用分析

1. LTCC技术

  • 高频通信:5G毫米波天线、射频前端模块(如村田的60GHz LTCC滤波器)。

  • 汽车电子:耐高温(150-500℃)的引擎控制模块,集成MOSFET和功率器件。

  • 航空航天:小型化卫星控制电路,通过多层埋置元件减少体积和重量。

2. HTCC技术

  • 大功率射频:相控阵雷达T/R组件(如16通道瓦片式发射模块),耐高温(>600℃)环境。

  • 军工领域:射频开关矩阵、密封性要求高的传感器,替代传统PCB基板。

  • 能源行业:石油钻探设备中的耐高温电路,适应极端环境。

3. 薄膜多层技术

  • 高密度互连:硅基CMOS与射频前端的混合封装(如MCM-D模块)。

  • 微波器件:高Q值谐振腔、毫米波移相器,适用于卫星通信。

4. 三维立体组装

  • 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收发组件集成,减少体积和功耗(如K波段三维收发组件)。

  • 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射频前端模组(如QFN封装的功率放大器)。

5. 数字射频混合PCB

  • 通信基站:Massive MIMO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与射频链路的协同设计。

  • 物联网设备:低功耗蓝牙模块(BLE)的射频与MCU集成。

6. 局部密封技术

  • MEMS传感器:压力、加速度传感器的防尘和防潮封装。

  • 生物医疗:植入式设备的生物相容性密封,延长使用寿命。


三、技术对比与发展趋势

image.png

未来趋势:

  • 材料创新:开发低介电常数(Dk<3)LTCC材料,提升毫米波性能。

  • 工艺融合:LTCC与薄膜技术结合,实现更高密度集成(如MCM-C/D)。

  • 智能化封装:AI驱动的热仿真与电磁仿真,优化三维组装设计。

通过上述技术的协同应用,射频系统将向更小体积、更高频段(如6G太赫兹)、更低功耗方向发展,满足6G通信、智能驾驶和空间互联网的需求。

射频芯片清洗剂选择:

水基清洗的工艺和设备配置选择对清洗精密器件尤其重要,一旦选定,就会作为一个长期的使用和运行方式。水基清洗剂必须满足清洗、漂洗、干燥的全工艺流程。

污染物有多种,可归纳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污染物接触到环境中的湿气,通电后发生电化学迁移,形成树枝状结构体,造成低电阻通路,破坏了电路板功能。非离子型污染物可穿透PC B 的绝缘层,在PCB板表层下生长枝晶。除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污染物,还有粒状污染物,例如焊料球、焊料槽内的浮点、灰尘、尘埃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焊点质量降低、焊接时焊点拉尖、产生气孔、短路等等多种不良现象。

这么多污染物,到底哪些才是最备受关注的呢?助焊剂或锡膏普遍应用于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中,它们主要由溶剂、润湿剂、树脂、缓蚀剂和活化剂等多种成分,焊后必然存在热改性生成物,这些物质在所有污染物中的占据主导,从产品失效情况来而言,焊后残余物是影响产品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离子型残留物易引起电迁移使绝缘电阻下降,松香树脂残留物易吸附灰尘或杂质引发接触电阻增大,严重者导致开路失效,因此焊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才能保障电路板的质量。

合明科技研发的水基清洗剂配合合适的清洗工艺能为芯片封装前提供洁净的界面条件。

合明科技运用自身原创的产品技术,满足芯片封装工艺制程清洗的高难度技术要求,打破国外厂商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为芯片封装材料全面国产自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推荐使用合明科技水基清洗剂产品。


[图标] 联系我们
[↑]
申请
[x]
*
*
标有 * 的为必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