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业
所以领先
车规级功率器件的封装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平面互连与柔性PCB技术
通过采用柔性PCB板取代传统键合线(如Semikron的SKiN技术)或端子直连焊接(DLB),将回路寄生电感降低至1.5nH以下,显著减少开关损耗和电压过冲。
双面散热(DSC)封装
上下DBC基板对称布局结合芯片优化排布,实现双面散热,热阻降低38%,寄生电感控制在3nH以内,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场景。
多芯片集成模块化设计
如HybridPACK、EasyPACK等封装方案,通过紧凑布局和低电感设计提升功率密度,满足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等高压需求。
耐高温材料应用
氮化铝(AlN)和氮化硅(Si3N4)陶瓷基板逐步替代传统Al2O3基板,热导率提升至320W/mK以上,适配300℃以上的SiC器件工作温度。
银烧结工艺
采用双面银烧结技术(DTS)替代传统焊料,熔点超过800℃,可使功率循环能力提升10倍以上,适用于大电流场景。
高温兼容性封装结构
框架封装(如Infineon的HPD系列)通过简化散热路径和增强机械强度,支持175℃以上长期结温运行。
高效散热结构设计
针翅型(Pin-Fin)散热基板、微流道冷却系统等设计优化散热流道,结合双面冷却封装,热阻降低20%以上。
热界面材料升级
纳米银膏、石墨烯导热胶等新型材料应用于芯片与基板接触层,界面热阻降低10%以上。
功率集成模块(PIM)
将驱动电路、传感器与功率器件集成,减少外部布线电感,提升系统可靠性(如英飞凌的HybridPACK Drive模块)。
3D封装技术
通过垂直堆叠芯片和嵌入式被动元件,缩小封装体积,适用于车载充电机(OBC)等空间受限场景。
本土化产线建设
如长电科技临港基地采用全烧结SiC工艺,推出750V/1200V耐压模块,实现国产车规级器件规模化生产。
产学研合作模式
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如华中科技大学与芯联集成),推动多层基板、柔性互连等核心技术突破。
高性能化:更低损耗、更高结温(向200℃迈进)、更强抗干扰能力。
智能化集成:融合传感、驱动与保护功能,适配自动驾驶与800V高压平台需求。
绿色制造:环保材料(如无铅焊料)与可回收封装结构的应用加速。
如需进一步了解细分技术或案例,可参考等来源。
车规级功率器件芯片清洗剂选择:
水基清洗的工艺和设备配置选择对清洗精密器件尤其重要,一旦选定,就会作为一个长期的使用和运行方式。水基清洗剂必须满足清洗、漂洗、干燥的全工艺流程。
污染物有多种,可归纳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污染物接触到环境中的湿气,通电后发生电化学迁移,形成树枝状结构体,造成低电阻通路,破坏了电路板功能。非离子型污染物可穿透PC B 的绝缘层,在PCB板表层下生长枝晶。除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污染物,还有粒状污染物,例如焊料球、焊料槽内的浮点、灰尘、尘埃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焊点质量降低、焊接时焊点拉尖、产生气孔、短路等等多种不良现象。
这么多污染物,到底哪些才是最备受关注的呢?助焊剂或锡膏普遍应用于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中,它们主要由溶剂、润湿剂、树脂、缓蚀剂和活化剂等多种成分,焊后必然存在热改性生成物,这些物质在所有污染物中的占据主导,从产品失效情况来而言,焊后残余物是影响产品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离子型残留物易引起电迁移使绝缘电阻下降,松香树脂残留物易吸附灰尘或杂质引发接触电阻增大,严重者导致开路失效,因此焊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才能保障电路板的质量。
合明科技研发的水基清洗剂配合合适的清洗工艺能为芯片封装前提供洁净的界面条件。
合明科技运用自身原创的产品技术,满足芯片封装工艺制程清洗的高难度技术要求,打破国外厂商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为芯片封装材料全面国产自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推荐使用合明科技水基清洗剂产品。
上一篇:毫米波汽车雷达芯片应用场景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和芯···
下一篇:没有了!